網頁排名,關鍵字行銷,關鍵字廣告,關鍵字,SEO,電腦維修,團體服,公司制服,班服,日立家電維修,日立家電服務站,東元服務站,東元家電維修,東元家電服務站,國際牌服務站,國際牌家電維修,國際牌家電服務站,東芝服務站,東芝維修服務站,東芝家電服務站,歌林服務站,歌林維修服務站,歌林家電服務站,大同服務站,大同維修服務站,大同家電服務站,西屋服務站,西屋維修服務站,西屋家電服務站,三洋服務站,三洋維修服務站,三洋家電服務站,白蟻,蛀蟲,消毒,除蟲,網路行銷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特約宏觀縱覽大陸通脹或隨流動性寬裕度下降走低
在政策從緊的壓力下,中國大陸2011年通貨膨脹將呈現前高後低走勢,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多服從經濟結構調整而非總量控制的目標,信貸控制和利率調整或將成主要工具。由於貨幣總量增速仍然較快,實體經濟中流動性仍然充裕,政策收緊更多的衝擊體現在心理層面,資本市場受到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當前通脹格局是短期供給衝擊和長期貨幣充裕共同作用的結果。 與上一輪(2007年)通脹不同,本輪通脹高企的壓力,並非來自需求的真實擴張,而是過量的貨幣推動。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大陸宏觀經濟體系中雖然流動性充裕,但供給充足,需求下降是主要矛盾,縱使貨幣過量投放,物價形勢也不會演化為通脹。從過程上分析,貨幣增多推高物價的機制是通過提高現有需求水平、打破當前供求平衡狀態來實現的。因此,貨幣增多要推動物價上升的重要前提,是貨幣增多提高了當前的有效需求水平。短期內,貨幣和物價間的直接聯繫機制僅在市場供求平衡狀態下成立,此時貨幣增多會導致需求平衡狀態被打破。 但是,流動性長期寬裕,貨幣遲早會由“蜜”變“水”,早晚要引起通脹。實體經濟中供需平衡是動態過程,在許多因素的作用下,供需平衡點經常被臨時打破。在過量貨幣的環境中,在供需不平衡向平衡回歸的過程中,由於價格的剛性,物價很可能持續上漲。今年以來,受樓市泡沫和地方融資平臺的限制,更主要的是,相關利益集團的資產調整轉換遲遲沒有完成,以至回收貨幣進度始終無法得到加快,最終使得通脹由潛在壓力轉化為現實壓力。 一旦價格壓力轉化為現實,在過量貨幣的作用下,價格繼續上漲的慣性和預期就會形成。顯然,此時貨幣擴張對經濟的影響,已跨過了由“蜜”到“水”的時間節點,從而導致了當前社會的高通脹預期和現實的物價壓力。 隨著未來經濟進入全面復蘇階段,由於對貨幣需求的增加,即使貨幣供給沒有大幅度回落,流動性充裕程度也會下降,體現為SHIBOR利率(代表同業市場資金利率)和央行票據收益率(代表更上一層級的貨幣市場——準備金市場)間的利差,將上升一個臺階。我們用於衡量流動性充裕程度的指標,是不同層次貨幣市場間的利差。從衡量流動性充裕程度的不同層次貨幣市場間的利差走勢看,有兩種情況可導致貨幣流動性的收緊:上游基礎貨幣投放減少,以及下游貨幣需求增加。因此,流動性充裕與否,是個相對指標,即使貨幣政策不收緊,隨著經濟形勢走好,按不同層次貨幣市場利差衡量的流動性充裕程度也將下降。宏觀體系中的貨幣流動性充裕程度,取決於貨幣投放和貨幣需求間的組合變動情況。 從衡量流動性充裕程度的不同層次貨幣市場間的利差走勢看,今年中國的流動性水平在去年下半年提升的基礎上,經歷了先升後降的態勢。一季度,流動性充裕程度延續了2009年下半年的水平;二季度,流動性充裕水平提升;三季度,流動性充裕程度突然下降,緊張程度超過去年下半年,同時伴隨有流動性水平波動程度的加大。整體上看,今年我國流動性充裕程度有所下降,並已接近國際金融危機前(2008年)的水平。 再看CPI環比走勢,通過觀察各年度CPI環比走勢,我們發現,有數據以來(2003年),CPI環比季節波動的規律僅在2007年和2010年被打破,而2007年和2010年正是高通貨膨脹壓力的異常時期。2010年1至6月的物價走勢仍然延續了正常的季節性波動,但隨著7月份災害天氣帶來的供給衝擊,過量貨幣情勢下物價持續上漲點被激發,CPI環比的季節性規律被打破。2010年7月後,CPI環比明顯位於超出正常年份的高位運行狀態,導致了當前的高通脹局面。 隨著政府貨幣、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的實施,物價上漲勢頭已被扭轉。在貨幣回收力度也隨之加大的前提下,物價走勢將回歸季節性波動狀態。但直到2010年6月,受抬高的基數影響,CPI同比指數仍居於高位。在高姿態的政策從緊壓力下,伴隨著資產價格的回落,筆者估計,2011年通貨膨脹將呈現前高後低走勢:一季度CPI將保持在4%附近,二季度將回落到3%附近,下半年或將跌破3%。所以,明年的通脹形勢或許不會有想像的那麼高。 鑒於當前的物價壓力,市場也許仍然相信:在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情況下,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商業銀行會主動放慢放貸節奏。但11月實際新增貸款規模5640億,大超市場估計。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商業銀行的放貸衝動,是導致銀行風險的最終根源;銀行放貸衝動行為之所以發生,通常是銀行經營中的“短視行為”所致。只要商業銀行的放貸衝動沒有得到控制,貨幣增速的控制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現有的經濟運行形勢和物價走勢下,信貸的反彈即使未突破央行政策目標,也會招來貨幣當局更進一步嚴厲的收縮措施。所以,在央行公佈11月貨幣數據後,隨即出臺了上調準備金率的措施。 但筆者認為,繼續上調準備金率壓力已下降。在未來外匯占款不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前提下,貨幣增速難以長期維持目前的高增長態勢。即使外匯占款形式的貨幣被動投放仍呈高增長態勢,2011年貨幣回收壓力也並不大。根據中國大陸對外貿易和國際金融形勢,筆者預計,2011年儲備資產將增加4000億至4500億美元,按6.4匯率計,被動投放基礎貨幣上限約為28800億人民幣。因此,在貨幣增長被嚴格控制(M2增速13%)的假設下,相應需增加基礎貨幣投放2.4萬億,則2011年需要“沖銷”的基礎貨幣量約為4808.5億,僅需上調0.6%的準備金率即可。 筆者由此推論,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多服從經濟結構調整而非總量控制的目標,信貸控制和利率調整,或將成主要工具。由於貨幣總量增速仍然較快,流動性仍然充裕;政策收緊更多衝擊體現在心理層面,資本市場受到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 胡月曉)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