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若升息過猛 加大陸通膨壓力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今天警告說,如果中國過急過猛地升息,那麼將導致熱錢加速流入,從而加劇大陸資金過剩,進一步助推資產泡沫,加大通貨膨脹壓力。



巴曙松指出,利率工具牽一髮動全身,除了可能進一步吸引熱錢,也可能對企業經營帶來壓力。在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的初步階段,管理層動用利率工具會比較謹慎。

新華社今天引述多位受訪分析人士說,中國將主要透過控制新增信貸額度、嚴管信貸流向結構、提高存款準備率、加大對沖回收資金,以及保障供應、打擊投機囤積行為等措施,管理通膨預期。

中國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上漲5.1%,為今年內首次突破5%,並創28個月來新高。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1.7%,帶動CPI上漲3.8個百分點,貢獻率74%。

昨天閉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的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膨預期的關係。會議並強調把穩定價格總水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中國通膨水準的上升與供求關係、游資炒作、輸入性通膨等多種因素有關,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釋放的過剩資金。

據統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17兆元,中國貨幣供應規模也接近人民幣70兆元,超過美國成為貨幣供應量第1大國。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1月中國新增貸款達7.44兆元,距離年初設定的7.5兆元全年信貸成長目標僅差一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表示,作為回收資金的主要工具,提高存款準備率在目前信貸超預期投放的前提下能夠發揮的效果更為明顯,這也是人行上週5選擇上調存款準備率而不是升息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行10日宣布今年以來第6次上調存款準備率,這也是在1個月時間內第3次上調存款準備率,可回籠銀行體系資金3500億元左右。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人行最終沒有採取市場所預期的升息手段,而是選擇了調高存準率這一相對溫和的工具,是充分考慮到升息可能帶來的熱錢流入效應以及融資成本上升後對實體經濟造成的衝擊。

今年11月初,美國聯準會宣布推出第2輪量化寬鬆政策,決定到2011年6月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甦。聯準會同時還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水準不變。

報導說,在美國聯準會再度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以及中國國內信貸投放居高不下情況下,中國進行多次或一兩次大幅的升息解決資金過剩的問題,不僅會持續加大中美利差,吸引更多熱錢湧入,很可能還會產生推高匯率、經濟降溫、需求下滑、失業率上升等負面影響。

張立群說,升息確實能有效改變人們的通膨預期,但是貿然採取這一手段,會對整個實體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在當前大陸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這是決策層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

巴曙松認為,儘管在升息問題上中國政府會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但是僅僅依靠調整存款準備率仍然不足以對資金過剩局面造成根本性的改變。因此並不能排除升息的可能性,但是在升息同時,中國必須加強對短期性、投機性資本的監管。991214

文章來源: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