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透視集ECFA馬拉松


民進黨這個週末將以反ECFA為名,號召支持群眾上街,以為接下來的五都選舉操兵。用遊行、公投來處理經濟議題既不合宜,所標舉「國共唱和」、「貧富鬥爭」等口號中充斥的鎖國、反商情結,更不理性。類似的例子,就是廿年前的反「杜邦」經驗。當時在野人士藉「環保」之名,在地方上動員群眾,無視政、商各方的溝通協商,最後時機坐失,杜邦宣佈撤案。殷鑑不遠,民進黨對於ECFA的炒作,應該有所省思。



 民進黨最常批評ECFA的,一是主張先跟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即FTA),而不必急著理會對岸,概有以「鄉村」(各國)包圍「城市」(中國大陸)的思維。但問題是兩岸貿易依存度那麼高,大陸與東協、東亞各國的談判已迭有所成,臺灣迂迴前進,可能緩不濟急,我們的產業競爭卻已先陷弱勢;更遑論繞道而行,所可能引來的對岸敵意和干擾。

 反ECFA的第二種說法,是早收清單的收穫不豐;被視為成敗指標的石化原料、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始終未得入列。但吾人需知,早收清單只是這場ECFA馬拉松的起跑,爾後仍會有第二、第三批清單的機會,所以對岸也緩頰說「未納入者門未關」。總之,按照WTO的規定,早收清單既經簽署,雙方就有義務,十年內要開放百分之九十市場的零關稅。因此或早或遲,關鍵產業都是必需面對挑戰的。

 所以關於ECFA的論述,由於拒絕「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的現實,使得民進黨仍一味迴避大陸市場,冀圖繞道而行,陷入慣性的鎖國、反商窠臼。其實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變化可以是很大的。臺灣本土產業固然需要積極升級轉型,大陸的產業結構又何嘗不是臨深履薄、險阻重重。這場馬拉松不能不跑,不跑註定是輸家;跑下去,則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